2025 年 6 月 27 日下午,苏州市姑苏区律师协会携手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律师协会,并在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指导下,于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成功举办了 "城市更新法治的苏州实践" 专项培训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于省内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 ——《苏州市城市更新条例》,旨在通过深度解读与实践经验分享,为
苏州律师群体在城市更新法治领域的工作提供有力指引。
权威解读:法规框架与核心内容的深度剖析
苏州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张民主任对《苏州市城市更新条例》进行了系统化解读。他详细阐释了法规的框架与核心内容,特别强调了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特殊性在制度设计中的体现。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更新不仅要注重发展,更要肩负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这种特殊性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设计,背后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导向与创新逻辑。对于苏州律师而言,这一解读带来了诸多新的启示。在处理城市更新相关法律事务时,律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古城保护的特殊要求,在法律框架内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确保城市更新项目既符合法规规定,又能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在涉及古城内的房屋征收、土地利用等问题时,律师要依据法规中针对古城保护的特殊条款,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理论衔接:法学视角下城市更新法律问题的深度刨析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程雪阳教授从法学理论与项目实操的衔接点出发,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系统梳理了城市更新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深入剖析了其中的突出法律问题。在行政法领域,政府在城市更新中承担着规划、监管等重要职责,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推进;在私法领域,涉及到业主权益的保护、物权的调整等问题,需要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原则。程教授的研究结论为苏州律师在处理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法律纠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律师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准确把握行政法相关规定,监督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又要运用私法知识,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引发的纠纷中,律师可以依据程教授分析的法律问题,从业主表决程序、资金筹集、物权调整等方面入手,为当事人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实践分享:历史街区活化与旧城改造的苏州范式
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陈育军以桃花坞等项目为例,分享了法治护航下历史街区活化与旧城改造的协同创新经验。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改造前后的对比,展示了苏州在城市更新中坚持 "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 的智慧,形成了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更新范式。这些成功案例为苏州律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在参与类似项目时,律师可以借鉴桃花坞项目的经验,在法律层面上为项目的规划、实施、运营等各个环节提供保障。例如,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律师可以协助企业和政府制定合法合规的方案,处理好文物保护、土地权属、商业开发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确保项目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实现历史街区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
实地感知:法治框架下更新成果的沉浸式体验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桃花坞美术馆及更新项目现场,沉浸式体验了法治框架下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功能再造的融合成果。通过实地参观,苏州律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城市更新法规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法规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实地感知为律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城市更新项目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帮助,使他们能够结合具体项目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本次 "城市更新法治的苏州实践" 专项培训活动通过 "政策解读 - 法律研判 - 案例验证 - 实地感知" 的四维联动方式,为苏州律师群体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城市更新法治实践的良好平台。它不仅强化了《苏州市城市更新条例》的实施基础,更为全市城市更新法治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参照与实践范本。
王敏霞律师点评,此次专项培训活动意义重大,为苏州律师在城市更新法治领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政策解读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法规对苏州城市更新的特殊意义,明确了在工作中要始终将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特殊要求融入法律实践。法学理论与实操的结合,让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城市更新中的法律问题,为当事人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实践案例的分享和实地参观,使我们从实际项目中汲取经验,增强了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作为苏州律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培训所学,积极投身于城市更新法治建设中,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助力苏州城市更新项目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适应城市更新过程中复杂的法律需求,为苏州的城市更新事业贡献更多的法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