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1 日,由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律师协会主办、江苏锦祥律师事务所与 iCourt 法商学院联合承办的《执行律师高阶破局:强制执行全流程攻防策略》专题讲座在苏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吸引了近百名法律从业者参与,围绕执行领域前沿实务展开深度交流。作为深耕苏州法律服务市场的专业律师,
王敏霞律师认为,本次讲座通过 “AI + 执行” 的创新视角与实战案例解析,为破解执行困局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律师协会副会长赵强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当前执行案件数量激增,财产线索隐蔽性增强,律师需强化执行阶段的专业化能力以应对复杂司法环境。他特别强调 “诉执一体” 理念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精细化执行策略提升回款效率,切实维护当事人权益。赵强副会长的观点与苏州法院近年来推进的 “执破融合” 机制改革形成呼应 ——2023 年苏州法院执结案件 8.5 万件,执行到位金额 190.23 亿元,通过执行与破产程序的深度衔接,成功挽救 74 家企业。
执行攻防体系的四大核心模块
本次讲座特邀执行领域实战专家、iCourt 法商学院金牌讲师杨富轩律师担任主讲人。杨律师以 “构建执行攻防体系” 为核心,从四大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程序详解:构建高阶执行体系框架
杨律师结合最新《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解读,系统梳理执行立案、财产查控、处置变现等关键节点的标准化流程,强调通过 “执行案件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升办案效率。
衍生诉讼:全流程破解执行难题
针对执行异议之诉、追加被执行人等实务难点,杨律师以 “借名买房”“股权代持” 等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拆解如何通过诉讼程序突破执行僵局。
和解担保:拆解规避实务风险陷阱
围绕执行和解中的担保设计、财产交付等环节,杨律师分享了风险防控要点,特别提示律师需警惕 “流质条款”“虚假担保” 等法律风险。
攻防思维:重塑执行案件办理逻辑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执行中的应用(如 “AI 卷宗整理助手” 实现 15.5 万页材料自动分类),杨律师提出 “技术赋能 + 策略创新” 的双轨路径,建议律师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财产线索,运用 “三限”(限高、限价、限制出境)等组合拳提升执行威慑力。
科技驱动与实务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讲座特别设置 “AI + 执行” 专题研讨。杨律师展示了 iCourt 研发的 Alpha 系统在执行案件中的实战应用:通过智能检索快速定位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利用 RPA 机器人自动完成查控指令发送,将执行案件办理周期缩短 30% 以上。这种 “技术 + 法律” 的双轮驱动模式,与苏州法院近年来推行的智慧执行系统形成协同效应 ——2023 年苏州法院通过集中执行行动腾退不动产 2800 平方米,执行到位金额超 2000 万元,科技手段在财产查控、文书生成等环节的应用功不可没。
苏州律师的破局实践与展望
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王敏霞律师表示,执行领域的专业化发展需紧扣本地司法实践。她结合自身承办的商事执行案件指出,苏州地区企业财产形态多样(如知识产权、股权等),律师需灵活运用 “悬赏公告”“刑事侦查思维” 等创新手段挖掘财产线索。例如,在某设备制造企业执行案中,通过申请调查令锁定被执行人隐匿的海外专利收益,最终促成全额回款。
“执行之路道阻且长,但科技赋能与专业精进正重塑行业生态。” 杨富轩律师在总结时强调,律师需以 “攻防兼备” 的思维应对执行挑战,既要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也要借助技术工具提升效率。正如苏州法院执行智库专家所言,“强制执行的本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唯有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策略,才能让胜诉判决真正转化为当事人手中的‘真金白银’”。